「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的展覽即將接近尾聲,突然很想把日前跟好姐妹們一起到忠泰美術館看展的內容記錄下來,讓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展的朋友也能欣賞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的精彩作品。
那天,我們在展場正專注地看展品的時候,沒想到建築師本人竟然出現了(有「巧遇女王」稱號的我磁場也太強),然後我就跟著小粉絲般的跟著他,聽著他本人的介紹,內心真的是小鹿亂撞、又驚又喜呢!
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在這次展出的12個設計作品中,我發現他很注重開放感,他認為建築不單是純粹的內與外,人、自然與建築間的界面也應是彼此交融纏繞,讓建築逐漸將人居生活與自然連結起來,形成如同生態系的角色。
一走進忠泰美術館,先在二樓欣賞影片,了解眾人心目中的平田晃久。
第一展間「種籽與進化」,平田晃久以自然與生物為隱喻,發展出皺摺、線條、碎形、發酵、纏繞的相容性、生態棲位等關鍵詞。
第二展間「諸島」,共展出平田晃久的12件作品,就像是白色大海上的12座島嶼。
【01】Taipei Complex:原本預計蓋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Taipei Complex」,為集結店鋪、餐館、美術館等設施的複合園區。藉由框架與斜坡的大膽設計,傳達「人為」與「自然」非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是一體兩面,彼此共生牽連。只可惜此作品後來破局,沒辦法具體落成,但創造出的新型態建築已足以讓人產生許多想像。
【02】Long House:是位於智利海邊的別墅設計案,設計時考量了基地陡峭的地貌,模型中的建築彷彿隨著等高線而攀附延展,看起來像是線又像是麵條的不規則線狀形體。這些線狀物體彼此纏繞之處,形成了寢室跟相聚的空間等各種場所。
【03】Tree-ness House:將自然界的樹木其「幹—枝—葉」這種層級結構以建築手法呈現,建築本體的「幹」往四面八方延伸出了「枝」—9mm厚的鐵板褶狀窗戶,往各方向穿透而出,再配置各種植栽,讓「葉」可以為建築帶來光合作用。
【04】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因應群馬縣太田市的車站前再活化計畫而興建的文化交流據點。整個建築本體是由環狀鋼骨斜坡「RIM」沿著5棟RC構造盒箱「BOX」蜿蜒而上,讓空間變得活潑多元。
【05】八代民族傳統藝能傳承館: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為無形文化遺產的「八代妙見祭」為首,配置上做了三棟分散的建築,分別是展示室、收藏庫及祭典排練室,中間有具有交流機能的細長動線蜿蜒穿過,稱為「活著的道路」。覆蓋於「道路」上是形體自由、具流動感的木屋頂,則呼應著前來此處聚集的人們,更多新的連結及促發更多新的活動。
【06】9 hours Project:「9 hours Project」膠囊旅館的核心概念是以膠囊堆疊,以玻璃帷幕為中介,讓與建築化為一體的膠囊全面對外部空間開放,膠囊旅館中的公共空間,像是露台、休息室、健身房,都可從外部樓梯進出,希望這個建築空間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讓睡眠與城市之間產生交互作用。
【07】釜石市復興計畫: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平田晃久擔任岩手縣釜石市復興計畫主持人,他提出搭蓋錯落的雙斜屋頂來製造出一落落小小的共同空間,把因天災瓦解掉的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連結再重新建立起來。
【08】Foam Form:這個提案原本是要在高雄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競標,發想是液體與氣體的混合物「泡沫」,可以靈活對應本建築物做為展演中心與橋樑的各種機能。最後因為拿下第二名,所以沒有落實。
【09】Overlap House:這個集合住宅基地前方坡道直接延伸進入基地,沿著建築體外圍螺旋般攀升而上。外牆以色澤豐富的人造石板瓦鋪裝,每一戶都擁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獨立庭院,讓集合住宅也能享有接近自然環境的生活。
【10】Fermented Tower:計畫在桃園興建的集合住宅,同時於水平及垂直方向設計出凹凸外型,打造出高低錯落又立體的屋頂庭園,讓住在這裡的人都能享受綠意、光線與風。
【11】富富話合:這是在台北中山北路二段27巷內的的集合住宅建案,以凹凹凸凸層疊上去的手法,來閃避建築高度退縮線,打造出輕快而充滿律動感的外觀,也減緩了高樓風切效應。
【12】台南市美術館「丘谷之森」:這是參與台南市美術館競圖的模型,平田晃久提出如丘陵及樹谷般以大量樹木覆蓋並展現生意盎然的建築,只可惜這個提案拿到第二名,也沒有具體落實。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
展覽日期:2019年3月16日─6月23日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ps. 忠泰美術館今年度與華泰大飯店集團合作,凡入住華泰旗下四間飯店:HOTEL PROVERBS Taipei、 HOTEL QUOTE Taipei 、華泰瑞舍、華泰王子大飯店,住客憑住房卡至忠泰美術館,可享當日單次免費參觀。